迈瑞医疗营收利润翻倍,多次超低出价引发争议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近日,迈瑞医疗发布的业绩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倍增长,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28.83%。这背后是公司国内业务持续承压。多次超低价收购引发舆论关注,频繁的收购让商誉规模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扩大了八倍以上。此时,迈瑞医疗选择在香港上市。未来上市的进展以及上市后国际业务的实际增长能否有效防范国内市场的压力,值得关注。国内业务崩溃,业绩承压,数据显示迈瑞医疗正全球领先的医疗器械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涵盖信息与生命支持、体外诊断和医学影像三大业务领域。据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体外诊断领域的血细胞和生化业务,生命信息及支持领域的大部分子产品,如泵监护仪、光床塔等,以及医疗想象领域的超声业务,在全国排名前列。尽管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近两年,由于国内业务持续承压、集采降价效应等因素,迈瑞医疗收入和净利润由增长转为下降。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26亿元,同比增长5.14%;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16.68亿元,同比增幅仅为0.74%,明显低于近年来10%以上甚至20%以上的增速。尽管公司国际业务增长,但受国内财政资金紧张、专项医疗债券发行规模大幅缩减、医疗设备更新项目导致定期招标推迟等因素影响,公司国内业务同比下降5.10%。进入2025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 2025年前三季度,迈瑞医疗营业收入258.34亿元,同比下降12.3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75.70亿元,同比下降28.83%。此前,迈瑞医疗在2025年半年报中表示,在国内市场,虽然自去年12月以来医疗器械月度招标数据持续向好,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在这种环境下,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轮动显着,因此,2025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实际上反映了去年招标下降的时期。结合去年上半年收入基数分配偏差的影响,2025年上半年国内业务同比下降30%以上。国内业务收入占公司整体收入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50%左右。频繁的撤离会导致商誉恶化。记者查阅公司财报发现,近年来,由于迈瑞医疗频繁收购,公司商誉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公司商誉价值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扩大了8倍多。 “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并购相结合,加快拓展新业务管线,确保长效“长期来看,公司营收持续快速增长”是迈瑞医疗在2025年半年报中提出的未来诉求之一。迈瑞医疗认为,“医疗器械领域由于细分赛道较多,不同赛道之间的技术和营销协同效应有限,因此通过并购进入新赛道是龙头企业非常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企业快速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更强。 “自2008年开始走上全球并购之路以来,迈瑞医疗已进行了十余次并购,商誉规模也快速增长。2021年,由于以35.94亿元收购海外公司海测投资及其子公司100%股权,公司商誉由当年的镇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1.22增加子公司成立通过企业合并,迈瑞医疗商誉大幅增加至110.93亿元。不到5年扩大人民币中标”引起社会关注。记者查询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显示,10月9日,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全自动生化免疫检测流水线设备采购项目结果公布。中标单位为江西汇仁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中标产品为迈瑞MT800 0级,数量1,中标价格为据此前9月4日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预算为300万元,最高报价为160万元。10月15日,江西中医药大学发布消息称,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已暂停项目。t 采购活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调查,并将依法依规处理。值得一提的是,迈瑞MT8000也中标了1元。据广西政府采购网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5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拥有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免疫流程。在线路采购项目中,华润(广东)医学检验有限公司以1元的价格中标迈瑞MT8000/BS-2800m/CL-8000i装配线,项目预算400万元。然而,获胜结果随后遭到质疑。 2024年6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购买。网站发布更正公告,取消该项目投标。取消的原因是价格设定不符合要求不遵守相关规定,影响采购的公平性。业内人士表示,以超低价格中标可能会引发恶性价格竞争。为了赢得投标,企业降低了设备价格,导致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有人担心,为了弥补超低中标带来的设备成本损失,企业可能会减少原材料采购或制造成本,从而影响产品可靠性。在国内业务持续承压、频繁收购带来商誉飙升的背景下,迈瑞医疗近期选择赴港上市。 10月14日晚间,迈瑞医疗公告称,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迈瑞医疗在香港上市,是继2006年在纽交所上市并回归后,迈瑞医疗第三次上市。o 2018年登陆A股。公司表示,募集资金将用于进一步推进业务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布局,加大研发和创新投入,增加公司运营资金。业内人士表示,迈瑞医疗赴港上市是迈瑞医疗面对国内行业周期性调整做出的战略选择,旨在为全球发展注入新动能。未来能否在香港成功上市,以及上市后国际业务的实际增长能否有效对冲国内市场的压力,还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