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加速领先世界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问:“十四五”期间,我国集聚了船舶工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您如何看待这一成功?答:船舶工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链长、集成度高的产业。它是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它体现了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志性产业。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屡屡登上产业发展高点,在三大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制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船舶、飞机、大型邮轮“明珠”,进步成就举世瞩目。赢得第“三颗珍珠”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跨越式发展的生动例证。 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在手订单量占全球份额将较2020年提高10至25个百分点,份额大幅提升,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多用途船、运输船、集装箱船等14种船型新订单量位居全球第一。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正在加速显现。奥洪·克拉克森统计,全球前30名造船集团订单量中,中国企业占一半以上,超过韩国、日本、欧洲入选企业总数。问:从造船大国到造船强国,中国有能力组装和开发全系列船舶和海产品。世界卫生大会预计会实现这一发展吗?答:船舶工业是战略性新兴科技产业。建设战略科技能力是我国船舶工业创新升级转型的关键。在现代技术和创新驱动下,应用高新技术、特种技术、切削技术的高端船舶已成为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围绕造船关键技术,我国建立了船舶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船舶智能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为不断涌现高质量科技创新成果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基础研究、科学试验、设计建造全过程的船舶工业创新体系。船舶动力新技术、新型货运系统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船舶工业软件和应用开发方面,一直存在较大差距的中船重工等龙头企业近年来也在CAD、PLM、CAM、CAE等“卡壳”软件环节取得突破。主要模块源代码独立率达95%以上。船舶工业是一个长链条、综合性强的产业,产业支撑能力是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造船系统庞大、工艺复杂、加工程度高。需要立足于原材料、零部件、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系统软件等相关产业。尤其是大型高科技船舶,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综合体现。供应条件、供应链管理水平、跨领域分工和能力。合作。在造船、钢铁领域,通过钢铁企业与造船企业合作,我国在液化天然气船用殷瓦钢、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钢、豪华邮轮用薄板等高性能钢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已形成南通扬、青燕尾、上海等工业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高效优质的产业合作支撑体系,形成了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问:造船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行业。五年来中国船舶工业开放合作有哪些新发展rs?答:开放合作是中国船舶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024年全年,中国出口船舶5804.0艘,同比增长25.1%;累计产值3086.5亿元,同比增长58.7%。通过产业辐射效应,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为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机会。许多国际合作伙伴与中国造船业一起成长,为中国造船企业提供了柴油机、发电机组、船用起重机、导航系统、电力推进系统等关键设备支持。通过联合建造模式,中国造船企业也发挥自身建造优势,委托欧洲企业共同建造适合欧盟的高科技、高附加值船舶。罗恩客户。市场快速扩张、出口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造船周期、性能质量、环保指标、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2024年,中国企业绿色动力船舶新订单市场份额将占78.5%,较2021年增长40%以上。在全球航运净零排放进程持续加速的同时,中国企业研发的新型绿色船舶为全球航运绿色转型提供新动力。中国绿色远洋船舶正在成为低碳航运的重要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