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的运行钍基聚变反应堆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唯一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的运行钍基聚变反应堆
2025年11月02日 07:44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1月1日电(记者卢成宽、陈克轩)建核电站,要靠大海吗?答案被中国技术改写。中科院记者1日获悉,位于甘肃武威的2兆瓦液体燃料钍基盐基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国际上首次获得熔盐堆钍运行后的实验数据。它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运行的熔盐反应堆,并在反应堆中实施了钍燃料。此次取得的成绩这一里程碑为我国未来钍资源的重大开发利用和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传统核电站大多位于陆上。主要原因是需要大量的水来冷却堆芯。钍基熔盐反应堆采用元素钍作为核燃料,内部循环的不是水,而是熔融氟化盐。高温熔盐不仅可以作为核燃料的载体,还可以作为冷却剂,在不使用一滴水的情况下有效地传递热量。未来预计将在陆地上建设安全高效的核电站。 “自 2023 年 10 月 11 日首次达到临界点以来,钍基熔盐反应堆继续通过核裂变产生热量。”李庆暖 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物理所”)负责人介绍,当反应堆需要补充核燃料压力来更换核燃料时。钍基熔盐反应堆使用液体燃料。核燃料均匀地溶解在熔盐冷却剂中并在其中扩散。无需关闭反应堆即可完成换料。 “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而且还显着减少了放射性核废料的产生,这是钍基熔盐反应堆的一个优势。”李青暖说道。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钍基熔盐堆作为第四代先进堆的典型堆型,具有本质安全、无需水冷、常压运行、高温输出等优点。它被全世界公认为最合适的类型在核能中使用钍资源的反应堆。 “首先,钍基熔盐反应堆可以在常压下运行,不需要高压容器,基本上消除了爆炸的风险。”上海材料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夏晓斌对钍基熔盐堆的安全性充满信心。 “我们自己使用的熔盐,对放射性核素的捕集效果非常好。同时,反应堆建在地下,配备了完整的屏蔽系统。即使在极端泄漏的情况下,熔盐也会流入特殊的安全设施,并随着温度的下降而迅速凝固,从而使风险得到控制。”在我们国家。近百家科研机构参与,攻克了实验反应堆设计、基础材料和设备研制、安装调试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以及反应堆的安全。实验堆主要核心设备100%自主制造,供应链可自由掌控。 “我们的徐洪杰所长主导制定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我们正在他的指导下稳步推进。”上海化工研究院院长戴志民表示,下一步,上海化工研究院的目标是在2035年建成100兆瓦钍基熔盐堆示范项目并实现示范应用,加快差异化和工程化技术转化发展。
(责任编辑:朱晓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