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部委强力会见外企高管,充分发挥招商引资红利。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位部委都在与外资企业打交道。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通过座谈会、圆桌会议、高层会议等方式发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欢迎外商投资企业共享发展机遇的积极信号。同时,中国“十五”规划蓝图带来的诸多对外开放利好,进一步提振了外资企业深度开拓中国市场的信心。 11月18日,随着海南自贸港海关封关进入最后一个月倒计时,金融监管管理局在海口召开外资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机构情况和发展规划,听取有关意见和建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表示,将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更多金融措施和开放措施在琼先行先试。近一个月来,此类会议频频召开,聚焦金融、制造、创新科技、生物医药、零售等各个领域,精准解决外资企业关心的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稳定等问题。进博会期间,商务部在上海与外资企业探讨消费市场前景;将召开外资圆桌会议推动我国扩大高水平倡议el在“十五五”开局;解读近期出台的一系列稳定外资政策;在北京就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全球经济问题等进行深入讨论,一系列高层会议也频繁举行——商务部与KKR投资集团、Illumina等美资企业探讨投资机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与瑞士罗氏集团的会议上确认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国资委、国管委在中外客商对话中强调,国资合作伙伴愿继续与国际合作伙伴一道,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共同谱写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在。中国多位相关部长和委员会以开放的态度回应了全球资本的担忧。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告诉记者,近期一系列的发展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一贯延续和有力证明。它向所有外资企业发出了明确信息: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致力于用更加具体的举措重申开放承诺,为企业打造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高质量发展环境。还有更多的好处还在后面。当前,我国已进入“十五五”规划建设期,进一步开放、吸引外资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建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打造外资新优势”。记者获悉,服务业将是下一步开放的重点,扩大电信、生物技术、外商独资医院等开放试点,有序扩大教育文化领域自主开放。同时,我国也在加快发展新生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科技、新能源、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其他行业都成为中国市场走向全球变革的试验场、阵地和利润在高凌云看来,中国吸引外资的方向正在经历深刻、积极的转型升级,从过去推动“量”的积累转向“质”的结构优化。名词“政策重点正在从传统制造业转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体现了中国加快发展新生产力的国家战略,旨在吸引世界各地的创新要素,共同塑造未来的产业竞争。”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趋势。今年1-9月,我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8921家,同比增长16.2%。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1708.4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服务业、航空航天业和装备制造业、医疗产业和家电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5.2%、38.7%和17%。政策利好、市场涨幅较大、产业转型升级等利好因素综合作用,进一步增强了外资企业在华发展和深化布局的预期。毕马威近期发布的《跨国企业中国展望2025》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跨国企业中有一半以上对2025年中国内地经济增长持乐观态度,对中国未来三至五年经济增长前景的信心提升至64%。中国德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也显示,92%的德国企业愿意继续开拓中国市场,其中一半以上计划未来两年增加对华投资。美国商会2025年《中国营商环境调查》指出,近一半会员企业仍将中国列为全球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一个又一个的数据显示了中国巨大市场的引力。 “虽然外部环境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外资企业开拓中国的愿望和信心依然强烈。中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创新资源、良好的营商环境,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提供了难得的沃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冠南表示。
(编辑:蔡青)中国经济网公告:股市信息来自合作媒体和机构。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需自行承担风险。
